每次去灵山宝塔陵园看奶奶,我总习惯提前一天定好闹钟——不是怕起晚,是怕错过那班从东直门发往陵园的班车。对我们这种没车的人来说,班车就是连接思念的“摆渡车”,而它的费用,更是我每次出发前都会确认的小事。
说到费用,其实今年的往返价是30块钱一个人。我记得去年还是25块,今年春天师傅说客运成本涨了,才微调了5块,周围常坐的人都能理解——毕竟现在连地铁都涨过价,30块能从市区直达陵园门口,已经算实在。更贴心的是,提前在陵园公众号预约还能减5块,算下来25块就能往返;60岁以上的老人再额外减3块,上回陪邻居张阿姨去,她拿着老年卡刷了22块,笑着说“这钱花得比坐公交还值”。
除了费用实在,班车的贴心劲儿更让人暖。上回我抱了一大束白菊,刚上车师傅就站起来帮我把花放进后备箱:“别挤着花瓣,后面有专门的位置。”那束花是凌晨在花店挑的,露水还没干,师傅的手轻轻托着花茎,像在护着什么易碎的宝贝。还有次下雨我没带伞,下车时师傅从驾驶座底下摸出把折叠伞:“拿去用,下次坐班车再还就行。”伞面是藏蓝色的,印着陵园的logo,我至今留着,不是因为值钱,是因为那把伞挡住的不只是雨,还有满心的慌乱。
说到可靠性,常坐班车的王大叔最有发言权。上回邻座闲聊,他说自己坐了三年,从来没遇过乱收费。“有回我忘带现金,师傅说先记着,结果第二回我去还钱,师傅早忘了,还是我主动提的。”王大叔拍着大腿笑,“这班车是和正规客运公司合作的,每辆车都有营运资质,座位险也齐,坐的时候放心。”还有发车时间,早上7点半从东直门准时走,下午2点从陵园返回,师傅从不等迟到的人——不是不近人情,是要赶在陵园开门前让大家多留会儿,“毕竟来这儿的人,都想多陪亲人说说话”。
其实对我们来说,选班车从来不是因为“穷”,是因为“省心”。自驾去的话,陵园附近车位紧张,有时候要绕半小时才能找到停车位;油费加停车费得50块往上,还得盯着导航找路。而班车直接停在陵园正门口,不用搬重物,不用找方向,甚至不用担心中途车坏了——师傅都是开了好几年的老司机,路熟得很。
今早坐班车时,旁边的阿姨抱着一盒桃酥,轻声跟我说:“我妈生前最爱吃这个,要是没有班车,我哪能每周都来?”风从车窗缝里钻进来,吹得她的白发飘起来,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树影,忽然觉得,这30块钱的往返班车,载的从来不是简单的路程,是让思念变得更轻松的温度。它像一根细细的线,把市区的烟火气和陵园的宁静连起来,让我们不用把精力耗在赶路,能把所有的心思都留给想念的人。
临走时,师傅笑着跟我们说:“下周还来不?我帮你们留前排座位。”我点头,忽然想起奶奶生前总说“能省心的事,就别费劲儿”——原来这班班车,早就把奶奶的话,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