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这一辈子,总会有那么几个时刻,想找一个地方把思念轻轻放下。比如失去亲人后,翻遍导航输入"景仰园骨灰林"——不是不会搜地址,是想找个能接住眼泪的地方。
景仰园的地址在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,具体是天寿山南麓,挨着十三陵水库。从市区来不算远,走京藏高速转京新高速到十三陵出口,沿昌赤路开十几分钟,就能看见朱红色的"景仰园"指示牌。第一次来难免绕点路,盘山路弯多,两边的柿子树挂着红灯笼似的果子,山楂树结满小玛瑙,还有小孩举着竹竿打枣子,枣子滚到车轮边,咬一口脆甜——原来找地址的过程,也是和思念对话。
进了门先闻松脂香,园里的油松是八十年代种的,树干粗得合抱,枝叶铺成绿云。骨灰林在最深处,青石板路蜿蜒,阳光漏下光斑。每棵松树下的纪念台各有心意:汉白玉的刻着小房子,青石的雕着自行车,有的名字旁画着蝴蝶。曾见一对老夫妻,老大爷推轮椅上的老太太摸树干:"老周,这树比去年粗了",老太太笑:"儿子,妈带了红富士,甜得很",风卷白发沾松针,老大爷捋下来放在台上:"儿子,你妈给你的松针书签"。
其实景仰园的地址从不是数字,是松风低语,是青石板青苔,是纪念台上的苹果,是每人心底的温暖。有人来找不是赶时间,是想慢慢来:沿山路看风景,进门闻松香,蹲在台边说话,或坐石凳发呆,听松风像亲人说"我很好"。

有次碰到背画板的年轻人,他说妈妈生前爱画画,每周来画山画云画纪念台的花:"这山的轮廓和她画的一样,松针形状跟她教的一样,风的味道像她的洗衣粉味"。他的画里,穿蓝裙的妈妈站在松树下笑——原来地址是把亲人画进风景里。
现在你问地址在哪?它在昌平天寿山脚下,十三陵水库边,在松风里,在云影里,在思念者的心里。慢慢来,沿山路走,看野菊开,听松针响,直到看见朱红门,就到了——那是安放思念的地方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