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邻居张阿姨去天山陵园看墓,她攥着皱巴巴的存折念叨了一路:"要是太贵可真负担不起,我和老伴儿那点退休金,得留着给孙子上大学呢。"结果进了陵园大门,她的注意力先被两排银杏树勾走了——叶子正黄得透亮,风一吹像撒了把碎金,落在脚下的青石板上。接待的小王笑着说:"阿姨您先别急,咱慢慢看,不同墓型价格差得不少呢。"
其实很多人问"天山陵园贵吗",首先得搞清楚它的定位。作为昌平区老牌的经营性陵园,天山的位置不算偏——从北五环开车过去也就40分钟,挨着十三陵水库的支流,门口有公交直达。但它的"贵"往往和"环境"绑在一起:园子里栽着玉兰、樱花、红叶李,春天能闻见花香,秋天能看层林尽染;人工湖旁边的石凳擦得锃亮,常有老人坐着晒晒太阳,说"比小区的公园还舒服"。张阿姨蹲在湖边摸了摸水里的睡莲,转头跟我说:"这儿倒不像陵园,像个逛不厌的园子。"
说到价格,其实天山的区间挺宽的。传统立碑是大家问得最多的,位置好点的——比如靠湖边或者银杏树下的——大概15万到20万;要是选稍微偏点的角落,或者碑型小一点的,10万左右也能拿下。我跟着张阿姨看了个"福宁区"的立碑,碑身是浅灰色的花岗岩,刻着简单的云纹,旁边种着两棵侧柏,小王说:"这个区去年刚开,价格还没涨,适合预算中等的家庭。"而生态葬的选择更灵活:树葬只要3万多,就种在樱花园里,每年春天樱花落满墓碑;花坛葬更便宜,不到2万,把骨灰埋在花坛下,上面种着月季,张阿姨摸了摸花坛的瓷砖说:"这倒环保,以后来祭扫还能浇浇花。"

最让张阿姨安心的是"隐性成本"——比如管理费。小王说,天山的管理费是按墓价的5%每年收,比如10万的墓,一年才500块,比市区有些陵园的1%还低;而且园区里的保洁每天都扫,连墓碑上的灰尘都擦得干干净净。张阿姨碰到个正在祭扫的大姐,大姐说:"我妈在这儿5年了,每年来都觉得比上一年干净,上次我忘带抹布,保洁阿姨还主动递过来,说'姑娘你歇着,我帮你擦'。"还有人说,这儿的安保严,不会有乱七八糟的人进来,晚上还有巡逻的,"把亲人放在这儿,放心"。
离开的时候,张阿姨站在门口的银杏树下拍了张照,发给远在上海的儿子。她跟我说:"原来不是所有墓都贵得吓人,我刚才算过了,选个10万的立碑,加上管理费,我和老伴儿的退休金够应付。再说这儿环境好,我爸妈一辈子爱清净,肯定喜欢。"其实关于"贵不贵"的问题,从来没有标准答案——有人觉得10万贵,有人觉得换份安心值得;有人选生态葬省了钱,有人宁愿多花点要个好位置。但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,天山陵园的价格,大概是给了普通人一个"有选择"的机会——不管预算多少,都能找到一份牵挂的落脚处,都能给思念找个温暖的家。就像张阿姨说的:"选墓地,选的不是块石头,是心里的踏实。"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