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陪父母去天寿陵园祭扫,母亲早早就定了6点的闹钟:“今天不开车,坐班车去——上次堵在京藏高速上,你爸攥着方向盘直皱眉,这次可算能松快松快了。”其实不光是我家,小区里不少去天寿的家庭都选班车——不用找停车位,不用算油费,甚至连“迷路”的风险都省了,这大概是北京祭扫圈里最接地气的“默契”。

天寿陵园的班车点选得特别“懂北京”,两个主发车点都扎在市区核心地铁口。安定门地铁B口出来,过个马路就是“安定门内”公交站,7点半的头班车准点发;西直门地铁A口旁边的凯德MALL停车场,8点整也有一班。我第一次找的时候没费劲儿——班车是蓝白配色,车身上“天寿陵园”的金色字体特别显眼,司机师傅还站在车边招呼“去天寿的这儿上车”,像邻居喊你搭个便车。要是赶不上早班,下午1点安定门还有一班补漏车,但建议尽量赶早,毕竟祭扫完想早点回家歇着。

第一次去的朋友不用慌换乘,我摸出了“万能公式”:亦庄的朋友坐5号线直达安定门,丰台的坐4号线到西直门,通州的转2号线到安定门,全程都不用走冤枉路。班车上的工作人员更贴心,上次我问“去玉兰区怎么走”,人家掏出个皱巴巴的小本子,给我画了条最短路线:“进大门左转,过喷泉往右第三个路口,别绕到牡丹区去。”还有个细节得记牢——返程时间是10点半和下午3点,我有次蹲在墓前和父亲说往事,差点误了车,还是旁边的阿姨提醒“姑娘,快到点了,别误了”,不然就得等俩小时。

到了清明、冬至这些“祭扫高峰”,班车会提前“放大招”。去年清明我6点就到了安定门,居然已经有两班车在等——司机师傅搓着手说:“这三天发车时间提前到6点半,每20分钟一班,就是怕大家堵在路上。”那天车上挤了不少人,有个大爷抱着束白菊,跟旁边的人说:“我儿子让我打车来,我偏要坐班车——和这些老伙计聊聊,比打车热闹。”车开得很稳,路过居庸关的时候,阳光穿过树影洒在车厢里,母亲摸着手里的桂花糕说:“你爸生前就爱坐公共汽车,说能看沿途的风景。”我忽然觉得,这班车不是交通工具,是带着我们和故人“一起”走一段路。

北京天寿陵园班车路线表-1

其实天寿陵园的班车路线,藏着的是“为人着想”的心意。它没选偏僻的角落当发车点,没定让人赶不及的时间,甚至连司机师傅的笑脸都算进去——这些细节,让“去祭扫”这件有点沉重的事,多了点温暖。下次再去天寿,不妨放下方向盘,坐一次班车:听司机师傅唠两句“今天京藏不堵”,和同车的阿姨聊两句“你家故人喜欢什么花”,让去见故人的路,走得慢一点,稳一点,也暖一点。毕竟,祭扫的意义从来不是“赶时间”,是“陪”——陪父母走一段不慌的路,陪故人走一段温暖的路。

北京天寿陵园班车路线表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