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沿着西五环往西北方向开。第三次去长青园骨灰林,终于不用再翻导航记录——那些岔路、路标,早和对奶奶的想念一起,刻进了心里。

其实第一次找的时候,我绕了整整半小时。把导航里的“香山南路9号”看成了“香山南路甲9号”,结果开到了旁边的老旧小区,门口的大爷搬着小马扎晒太阳,笑着指方向:“往回走两百米,看见常春藤爬的栅栏就是。”后来才知道,长青园的入口真的很好认——不是气派的大门,是一排深绿色的铁栅栏,栅栏上的常春藤缠了好几层,顶端挂着块烫金铜牌,“长青园”三个字刻得方方正正,在阳光下泛着温温的光,像奶奶年轻时戴的金戒指。

准确说,长青园就在海淀区香山南路与闵庄路的夹角里。从市区出发,走西五环到闵庄桥出口,沿着香山南路往北开两公里,路东侧的栅栏就是入口。如果坐公交更方便,360路、505路都能到“香山南路东口”站,站台旁边有个小便利店,老板是个穿蓝布围裙的阿姨,总把“慢点儿”挂在嘴边——看见有人拎着鲜花,她会递上一张湿纸巾:“擦手,里面路平,别摔着。”便利店的玻璃上贴着手写的纸条:“免费借轮椅”,字是歪歪扭扭的,却比任何广告都让人安心。

长青园骨灰林地址-1

其实不用记那些冰冷的数字,顺着西山的山势走就对了。长青园背靠西山余脉,前面是一片开阔的银杏林,秋天的时候,银杏叶落得满地金黄,像给大地铺了层绒毯。有次我蹲在地上捡银杏叶,旁边的老爷爷说:“我老伴儿就喜欢银杏,以前我们总来这儿散步。”他手里捧着一束白菊花,花瓣上还沾着露水。风一吹,银杏叶飘进栅栏里,我忽然明白,为什么这里叫“长青园”——不是树永远绿,是想念永远在,连风都带着温柔的指引。

长青园骨灰林地址-2

上回陪妈妈去,她站在入口处拍了张照片,说要发给远在外地的舅舅:“你看,就是这个栅栏,上次你找不着的地方。”阳光穿过常春藤的缝隙,落在她的白发上,我忽然想起奶奶生前说的“人走了,要找个能看见山、能听见风的地方”。原来长青园的地址,从来不是一串数字,是西山的余脉、银杏的金黄、便利店阿姨的笑脸,是我们把想念变成具体路径的方式。

现在再有人问起长青园的地址,我不会直接说“香山南路9号”。我会说:“顺着香山的风走,顺着银杏叶的方向走,顺着公交站旁边便利店的暖光走——你看见那排爬着常春藤的铁栅栏,就到了。”毕竟,每一次准确的抵达,都是和想念的人,最深情的重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