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归山陵园裹着一层淡雾,李阿姨捧着刚从巷口花店买的白菊,脚步比往年轻快了许多。往年清明前她得赶早来,在入口处的预约窗口排半小时队,有时遇到忘带身份证的人插队,急得直搓手。今天她跟着志愿者的指引,掏出手机亮出预约码,闸机“滴”的一声打开,她笑着对身边的志愿者说:“这玩意儿真方便,我姑娘前晚帮我约的,我昨天还怕搞不定,没想到这么简单。
李阿姨的轻松,来自归山陵园今年3月上线的“网上祭扫预约系统”。在此之前,每到祭扫高峰,陵园入口的预约窗口总是排着长队——有人攥着折叠伞站在太阳下擦汗,有人抱着孩子踮脚看前面的进度,还有老人因为记不清预约流程,站在窗口前反复问“姑娘,我是不是要先填那个表?”。而网上预约系统上线后,这些麻烦都成了过去:不管是凌晨1点想起要预约的加班族,还是住在外地想周末赶回来的游子,只要打开手机,就能在公众号上完成预约,日期、时间段任选,提交后立刻收到短信提醒,再也不用为“赶不上预约时间”发愁。

说起预约步骤,常帮父母操作的小王像朋友聊天一样介绍:“打开归山陵园的公众号,点底部‘预约服务’,选‘祭扫预约’,填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电话,选想要的日期和时间段,确认信息没错点‘提交’就行。我妈总说‘我不会用智能手机’,其实真的很简单——我帮她设了手机提醒,怕她忘,结果她自己试着约了一次,现在还教邻居阿姨怎么操作呢。”工作人员补充,系统还设置了“高峰提示”,比如周末上午10点到12点是高峰,会建议选9点前或下午2点后,人少一点,更清净。
更让家属暖心的是,网上预约不是“一约了之”,陵园的配套服务跟着接住了需求。针对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,入口处设了“爱心预约岗”,志愿者会帮忙现场操作;行动不便的家属可以提前在预约时备注“需要轮椅”,到了就能直接取;实在来不了的,公众号里还有“代祭扫”——填好信息,选一束菊花或手写的信,工作人员会帮忙献到墓碑前,拍照片发回来。上周有位在外地的张先生,因为工作走不开预约了代祭扫,收到照片时他说:“看到墓碑前的菊花和擦得干干净净的碑面,就像我自己去了一样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网上预约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流程,而是陵园用科技传递温度的方式。它让那些想要靠近亲人的脚步,不用再被排队、等待、繁琐的手续牵绊;让那些藏在心里的牵挂,能更顺畅地抵达。就像李阿姨站在墓碑前,把白菊轻轻放在碑头,摸着上面的名字说:“你看,现在来看你多方便,我下次还选早一点的时间,给你带最爱的桂花糕。”风掠过陵园里的松柏,把她的话吹得轻轻的,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晰——因为爱从来都该是轻松的、温暖的,像清晨的雾,像手中的花,像科技背后藏着的,那颗想帮你的心。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