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下午,朋友小夏火急火燎给我发消息:“姐,你知道长安园骨灰林还有墓地吗?我爸最近总念叨身后想葬在秦岭边上,说闻着松涛声踏实。”挂了电话我才反应过来,原来不止小夏,最近后台也有不少读者问类似的问题——作为西安人心里“有根”的殡葬园区,长安园的墓位情况,从来都是大家藏在生活里的牵挂。
长安园在西安南郊的秦岭北麓脚下,从市区开车过去约40分钟,沿途能看见终南山的轮廓慢慢从雾里钻出来。园区里没有想象中殡葬场所的压抑,反而像个被松柏林裹着的“秘密花园”:主干道两旁的侧柏有三十年树龄,枝叶垂下来像绿色的帘幕,角落的腊梅树每年冬天开得热热闹闹,连风里都带着松脂的清苦味。很多人分不清“骨灰林”和“墓地”的区别——其实特简单,骨灰林是生态葬的一种,把骨灰埋在树下或花池里,墓碑是小小的石碑或者刻着名字的树牌;传统墓地则是独立的穴位,有石质墓碑和专属的小空间,更像“家”的样子。长安园的好,在于它把两种需求都接住了:喜欢“热热闹闹”的,选西园区的传统墓位,挨着老松,邻居都是住了十几年的“老西安”;偏爱“安安静静”的,就选东园区的骨灰林,每棵银杏树下都有专属编号,春天看发芽,秋天捡落叶。
带着小夏的问题,我专门找长安园客服问了2024年上半年的最新情况——目前传统墓位剩得不多了,大概12%左右,主要集中在西园区的“松涛区”和“梅香区”,都是小面积穴位,价格比去年略有上浮,但还在多数家庭能接受的范围;倒是生态骨灰林还有不少名额,尤其是东园区新开辟的“桂花苑”,刚种了一批小树苗,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等明年秋天,整个区域都是桂花香,扫墓的时候不用带香烛,闻着桂花香就像跟老人唠家常。”要提醒的是,传统墓位现在实行“预约制”,每天限5组家庭实地看位,得提前3天通过电话或官网登记;骨灰林则更灵活,随时能去园区参观,现场选树位时,工作人员还会帮着量树的胸径,说“树越粗,灵气越足”。

想了解细节的朋友,可以直接打长安园的咨询电话:029-8567XXXX,官网“墓位动态”专栏里还有园区地图,标得清清楚楚哪些区域还有位、价格区间是多少。要是带老人去现场,记得带身份证,入口接待中心有专人引导,老人走不动的话,还能预约免费接驳车,从停车场直接拉到松树林里。客服姑娘跟我说:“好多老人来了都不想走,蹲在松树下摸树皮,说‘这树比我岁数还大,靠着它睡觉肯定踏实’——您看,哪是我们选墓位啊,是墓位在选咱们呢。”
挂了电话我给小夏发消息,她秒回:“明天我就带爸去,他上次跟我讲,小时候在秦岭脚下放牛羊,松涛声像吹号。”放下手机,我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影——其实我们在意的从来不是“有没有位”,是“能不能给在乎的人找个像家的地方”。长安园的松树林里,藏着西安人最朴素的“归处”:不是豪华墓碑,不是大场面,是风穿过松枝的声音像爷爷当年拍着后背哄我睡觉;是清明扫墓时捡片银杏叶夹在笔记本里,像藏着一句没说够的“我想你”;是老人摸着树皮说“就这儿吧”,你知道,他终于找到了让心踏实的地方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