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跟着导航往温泉墓园去。上周外婆走前念叨,要找个“有山有水能听见鸟叫”的地方,朋友推荐了这里,可真找起来才发现,很多人对它的位置既熟悉又模糊——不是地图上冷冰冰的坐标,是要踩着梧桐叶拐过老巷,或是顺着溪流摸到山脚下的那种“活着的地址”。

温泉墓园在城西的玉苍山麓,准确说,是X市西环路尽头往南转,过了百年老桥“望溪桥”,再沿溪走800米的竹林小径。老住户都知道,那片竹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种的,现在长得比两层楼还高,风吹过时竹叶沙沙像有人说话。导航有时会导到主路,但熟门熟路的人都走竹林那条——不是为了近,是走进去时心情会慢慢沉下来,像提前跟里面的人打了招呼。

上周遇到位穿藏青外套的阿姨,蹲在竹林入口的老槐树底下摸树洞里的小卡片。她说二十年前老伴葬在这里,那时没导航,她跟着卖花担子走了三公里。“那时候路是泥的,下雨就滑,可我记得这棵老槐树,树洞里塞着孙子的玻璃弹珠。”现在老槐树还在,树洞里有家属塞的小纸条:“妈妈,我考上大学了”“爸爸,今年带女朋友来了”。这些细节让“地址”不是一串数字,是连着重逢与回忆的线。

其实温泉墓园的“温泉”不是真温泉,是山上的泉水流下来,经过墓园旁的小池常年温温的。工作人员说,很多家属会用小瓶子装泉水洒在墓碑前,说“像给亲人洗了洗手”。小池边的青石板磨得发亮,是家属休息的地方。曾遇到位老爷爷在这儿听京剧,音量很小:“老伴爱听《贵妃醉酒》,以前说走了要我带收音机来。现在每次来都坐这儿听——风把声音吹过去,她肯定能听见。”

温泉墓园地址-1

很多人问温泉墓园的地址,其实问的是“那里能不能安放想念”。昨天有个年轻人来找地址,说奶奶要找能看见山的地方。我带他走竹林小径到山坡顶,他忽然站住:远处山叠翠,溪水流过石滩,阳光洒在墓碑上,小松鼠从脚边跑过。他拍了张照说:“就是这儿了,奶奶肯定喜欢。”

风又吹起竹叶,像有人说“欢迎来”。好的墓园地址从不是地图上的点,是你走到时忽然觉得“对,就是这里”——风的味道对,树的声音对,连空气湿度都对,像亲人在说“我就在这儿,不用急”。

如果你要找温泉墓园,记住望溪桥的老石头,记住竹林的沙沙声,记住老槐树的树洞——那些比地址更重要的,是藏在每一步里的重逢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