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总是裹着点清苦的侧柏香,那天陪小棠去温泉镇,车刚转过"温泉村"的石牌楼,她突然说"到了"——窗外的浅山脚下,一片侧柏林里立着两根原木柱子,木牌上的字被风磨得发亮:"让思念长成树"。这就是北京树葬温泉墓园,具体在海淀区温泉镇温泉路176号,像个被风轻轻捧着的秘密。
说到找路,其实不用太费神。从北五环往西山开,顺着圆明园西路转温泉路,20分钟就能看见路边的侧柏越来越密;坐公交的话,346路到温泉村站下,往山上走十分钟,听着鸟叫就能找着入口——沿途的草莓摊老板都认识这儿,问一句"树葬墓园",他们会笑着指:"顺着柏树林走,闻着温泉味就到了"。我上周去的时候,还遇到个卖糖葫芦的大爷,举着串山楂说:"我孙子就在这儿种了棵国槐,每回路过都要给树买串糖葫芦",风一吹,糖葫芦上的糖稀晃啊晃,连风都变甜了。
比地址更暖的,是这里"活着"的思念。小棠的妈妈去年选了树葬,就埋在那棵国槐底下——妈妈生前最爱吃槐花馅包子,每年春天都会去玉渊潭摘槐花。"你看这树",小棠蹲下来摸树干,去年的小树苗现在已经到她肩膀高了,树干上挂着铜牌,刻着"李淑兰之树",旁边的陶瓷杯里还留着半杯茉莉花茶:"她以前总嫌我泡的茶太浓,今天特意少放了点"。树葬不是传统的"立碑",是把骨灰埋在树根下,让亲人变成树的一部分——去年的新枝,今年的绿叶,明年的树荫,都是没说出口的"我想你"。

更特别的是温泉。墓园的步道铺着青石板,冬天的时候,暗管里会流出温温的温泉水,把积雪化得只剩细雾,走在上面,脚边冒着热气,连指尖都暖起来。纪念亭里有个铜壶,接一杯温泉水浇在树底下,小棠说:"我妈以前爱泡温泉,说泡完浑身都松快,现在用温泉水浇树,就像她还在泡温泉,我在旁边陪她说话"。上周遇到个阿姨,正用温泉水给侧柏浇水,她笑着说:"我家老头以前总嫌温泉水烫,现在倒好,树底下有温泉,他肯定天天偷着乐"。
那天离开时,夕阳把整个墓园染成蜜色。小棠站在国槐底下,摸了摸新抽的枝桠,轻声说:"妈,下次带槐花包子来"。风一吹,树叶沙沙响,像妈妈在回应"好"。其实地址从来不是冰冷的坐标——温泉路176号的风里有树的呼吸,有温泉的暖,有卖糖葫芦大爷的笑,有阿姨浇树时的温柔,装下了所有没说出口的思念。
北京很大,大到每天都有走不完的路;北京也很小,小到一个藏在温泉镇的墓园,就能装下所有的想念。温泉路176号,不是一个地址,是风里的树影,是温泉的雾,是每一片晃动的叶子,等着所有想念的人,来赴一场"活着"的约会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