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有人来找我打听归山陵园的墓地价格,不是为了对比谁更便宜,是想给躺在病床上的父母,或者刚刚走的爱人,选一个“住得舒服”的地方。我总说,先别急着问价格,先去陵园里走一圈——从正门进去,沿着两排高大的银杏往上走,风裹着松针和桂香漫过来,左边的清涟湖映着远处的卧龙山,偶尔有白鹭扑棱着翅膀掠过水面,波纹散成一圈圈温柔的弧,你会忽然懂,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带着呼吸,价格不过是把这份呼吸变成可以触摸的安心。

归山陵园的价格分的很细,却从不是“漫天要价”。最基础的生态墓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,比如草坪葬或者树葬,价格在1-3万之间。这种墓型不立高碑,只在草坪里嵌一块刻着名字的青石板,旁边种着小柏树或冬青,每年春天新芽钻出来,像亲人的手轻轻碰你的手背——有个刚失去丈夫的姑娘说:“他生前总说想当棵树,现在好了,他的根扎在这里,我每次来都能摸得着他的‘头发’。”传统立碑墓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,价格在3-8万不等,差异主要在位置和材质:靠山第一排的“福位”能看见整个陵园的风景,价格会比后排贵1-2万;材质选印度红花岗岩的话,比普通大理石耐风化,碑文能保持更久,价格也会高一些。还有定制的艺术墓,比如把亲人的爱好刻成雕塑——喜欢下棋的刻个棋盘,喜欢画画的刻幅小水彩,价格在5-15万之间,很多家属说:“这不是墓,是他留在世上的另一个‘家’。”

归山陵园墓地价格表-1

其实归山的价格里,藏着很多“看不见的价值”。比如每块墓地都包含免费的碑文雕刻,陵园里的师傅会拿着家属给的草稿,一笔一划刻得认真,连标点符号都不肯错;下葬那天会有专门的礼仪师指导,从骨灰盒的摆放角度,到献花的顺序,甚至会提前把墓坑暖一下——“别让亲人觉得冷”,这是师傅们常说的话。还有后续的维护:清明前会有人提前把墓道扫干净,落叶堆在旁边的树坑里当肥料;冬至的时候会有点灯仪式,每盏灯上写着亲人的名字,沿着湖岸摆成一条光的河;要是家属没时间来,打个电话,陵园会帮忙拍张墓的照片发过去,说“放心,叔叔的碑很干净”。有个阿姨每年都来,她选的是6万的立碑墓,在清涟湖旁边,她说:“我老伴儿生前最喜欢钓鱼,这里能看见湖,风一吹,像他的鱼竿在动。这钱花得值,因为我每天来,都觉得他在等我。”

更让人心安的,是归山的“人文温度”。陵园里有个“思贤园”,埋着几位本地的老教师和医生,每年清明会有学生来献花;还有个“童乐园”,是专门给夭折的孩子准备的,里面种着蒲公英,风一吹,种子飘得满天都是——有个妈妈说:“我的宝宝喜欢吹蒲公英,这里的风会带他去看世界。”去年中秋,陵园办了场“月亮诗会”,家属们拿着自己写的诗,念给天上的人听:“妈妈,今天的月亮像你烙的饼,我留了一半,在你碑前”“爸爸,我学会修自行车了,像你教我的那样”,风把这些声音吹得很远,连湖边的柳树都垂着枝条,像在认真听。

有时候我会站在陵园的最高处往下看,银杏叶黄了又绿,清涟湖冻了又化,每块碑石都刻着不同的故事,每片叶子都藏着不同的思念。归山的价格表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它是银杏的每一次飘落,是湖水的每一次波动,是刻在碑上的每一个字,是家属离开时手里的那杯温热的姜茶。有人说“墓地贵”,可我见过太多人,站在墓前擦着眼泪笑,说“幸好选了这里”——

归山陵园墓地价格表-2

归山陵园墓地价格表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