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天堂公墓的银杏大道上,风裹着桂香掠过耳尖,刚巧碰到位攥着宣传单的阿姨,她凑过来轻声问:“姑娘,这儿的墓地费用是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,一开口就要十几万?”我笑着递过手里的矿泉水,跟她一起在路边石凳上坐下——关于这儿的费用,其实比传言里更有温度,也更具体。
其实最常被问的是传统立碑墓。比如东边福泽区的汉白玉立碑墓,碑身雕着缠枝莲,墓基是青石板铺的,费用大概在8万到15万之间。我特意问过工作人员,这个价格里包含了碑石的雕刻、地基硬化,还有20年的墓地管理费——对了,管理费是按年算的,每20年续一次,一年大概几百块,很多人第一次问的时候容易漏掉这点。但要是选生态葬,比如西边长青林里的树葬,费用就轻多了,只要3万到5万。上个月帮邻居阿姨问的时候,工作人员指着那排玉兰树说:“树葬用的是可降解骨灰盒,埋在树坑下,墓碑换成刻着名字的铜牌,挂在树枝上。每年春天玉兰花开,比立碑区还热闹。”阿姨当时就摸了摸树身,说:“这比冷冰冰的石头强。”
说到费用,最该留意的是“隐藏项”。有次陪同事帮她妈选墓,本来看好一个12万的立碑墓,签合同的时候才发现:刻字要另算——要是想刻两句对联或者稍长的生平,每字得加50块;合葬的话,墓基要拓宽,得加2万左右;还有下葬时的礼仪服务,比如鲜花布置、诵经,这些是可选的,几百到几千块不等。工作人员说,其实不是故意藏着,只是很多人没问细。我后来跟同事说,下次一定要让他们拿份详细清单,一条一条勾:墓型费、管理费、刻字费、合葬费、礼仪费,每一项都写清楚,才不会措手不及。

其实选墓地从来不是“越贵越好”。我认识的张叔去年选了花坛葬,才3万多。他说:“我一辈子爱养花,以前在阳台种牡丹,现在选牡丹坛的花坛葬,骨灰埋在花根下,每年清明儿子来浇浇水,闻着花香喊我,比立碑更踏实。”还有位刚工作的小姑娘,给奶奶选了壁葬,在骨灰楼的二层,能看到楼下的小花园,费用才2万多:“奶奶以前爱坐阳台看小孩玩,现在这儿能看到楼下的小朋友跑,她肯定喜欢。”
离开的时候,又碰到那位阿姨,她手里攥着树葬的宣传单,笑着挥挥手:“我选了那棵银杏下面的树葬,以后我孙子放学路过,能对着树喊我一声奶奶。”风里的桂香更浓了,我望着远处的长青林,忽然觉得,所谓墓地费用,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——它藏着对亲人的牵挂,藏着“我想让你在这儿过得舒服”的心意。就像张叔说的:“钱花得值不值,要看以后想起TA的时候,心里暖不暖。”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