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凤凰山陵园价格贵吗?这是不少打算为长辈选身后事的北京人绕不开的问题。在房价都居高不下的北京,“墓地价格”总带着点敏感,但比起“数字高低”,更该问的是:这个价格背后,藏着多少能让人心安的价值?
先聊聊凤凰山的“先天条件”——它坐落在昌平十三陵镇的山脚下,背靠凤凰山,面前就是京密引水渠,往南走十几分钟就是十三陵水库。这样的位置,在北京墓地圈里算是“优等生”:既符合中国人“依山傍水”的传统讲究,又没偏到让人犯愁的程度——从北五环开车过去,走京新高速转昌赤路,不到40分钟就能到;就算没车,坐地铁昌平线到十三陵站,再转872路公交,直接停在陵园门口。我春天跟着朋友去看墓,刚进陵园大门,就被两边的松树挡住了太阳,风里飘着松针的香气,沿着小路往里面走,能看到人工湖的水面泛着光,偶尔有几只白鹅游过去,连说话都不自觉放轻了声音——这样的环境,本身就是给“价格”加的分。
再说具体的价格。我特意找陵园的销售聊了聊,凤凰山的墓位价格分三大类:最基础的传统立碑墓,起步价大概3.5万,位置在陵园的边缘区域,墓型是简单的花岗岩立碑,刻字、安葬都是免费的,适合预算比较紧的家庭;中端的艺术墓,价格在8万到15万之间,墓型会更有设计感——比如有家属选了“书型墓”,因为老人是老师,墓身做成翻开的书本样子,刻着“桃李满天下”;还有选“花型墓”的,因为老人爱养月季,墓边雕了一圈月季花,这些墓位大多靠近景观区,比如能看到山景或者湖景;高端的定制墓就没固定价了,20万以上的都有,比如有个客户给爱画画的母亲做了个“画架墓”,墓身是画架的形状,上面嵌着母亲的画作复制品,位置在陵园的最高处,能俯瞰整个陵园的景色。
但更让我在意的,是价格之外的“软价值”。比如凤凰山的服务:去年冬天,我陪邻居李叔去安葬他父亲,本来以为就是简单的仪式,结果陵园的工作人员提前半小时就在墓位等着,帮着铺了红色的绒布,摆上了李叔带来的父亲爱吃的点心,还有一束白菊。安葬的时候,工作人员轻声说“大爷,到家了”,然后慢慢把骨灰盒放进墓里,再盖上盖子——整个过程没有催促,没有敷衍,连旁边的风都好像停了,李叔抹着眼泪说:“爸,你看这儿多好,有人陪你。”还有清明的时候,陵园会提前给每个墓位打扫干净,摆上一支小菊花;要是家属没时间来,还能让工作人员拍段视频发过来,告诉家属“您家老人的墓一切都好”。

其实我问过几个在凤凰山买墓的人,他们很少说“贵”或者“便宜”,更多的是“值”。比如30岁的小吴,去年给奶奶选了个12万的艺术墓,他说:“奶奶活着的时候最喜欢逛颐和园的长廊,我选的墓位旁边有一排紫藤架,春天开花的时候像紫色的云,奶奶肯定喜欢。虽然12万对我来说不算少,但每次来这儿,看到紫藤花飘下来,就觉得奶奶没走——这钱花得比买奢侈品值多了。”
在北京这样的城市,“墓地”从来不是一块简单的土地,它是我们和亲人最后的“连接点”。凤凰山的价格,不是“贵”,是“用合适的钱,换一份安心”——毕竟对我们来说,给亲人最好的礼物,从来都不是多贵的东西,而是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,能有一个“看得见山、听得到水、有人照顾”的家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