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车窗时,阿姨正攥着手机里的旧照片反复摩挲——那是十年前送母亲下葬时拍的,照片里墓园门口的歪脖子老槐树早没了踪影,可她总说“顺着京周公路往西南,过了周口店遗址就快了”。我跟着导航转进京周公路,路边的农田从玉米地变成杏林,终于在转过一片挂满青果的杏林后,看见那块青灰色指示牌:“静安墓园 500米”。

顺着指示牌的箭头往东,柏油路两旁的白杨树长得笔直,枝叶间漏下的光斑晃得人眼睛发暖。没开多久,两扇深棕色铁门就撞进视野——门柱上爬着常春藤,门楣上“静安墓园”四个烫金大字虽被雨水浸得有些暗,却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阿姨记忆的门。“就是这儿!”她推开车门的动作都带着急,连鞋跟蹭到台阶的声音都比平时轻快。

传达室里的师傅穿着藏青色制服,见我们东张西望,主动凑过来:“找哪位?”阿姨说出母亲的名字,他立刻翻开卷边的登记本:“松涛区第三排,观音像左拐第三个路口,有老银杏的那排。”顺着石板路往里走,侧柏的枝叶擦过肩头,细小的柏子落在手背上,带着清苦的香气。路尽头的小广场上,汉白玉观音像立在阳光里,手里的净瓶插着几支带露的百合——该是早来的人留下的心意。

北京房山区静安墓园具体位置在哪-1

转过观音像就是墓区,松涛区的松树长得密,风一吹就有“沙沙”的浪声。阿姨记得母亲的墓在第三排,我们顺着编号数,终于在那棵老银杏下停住——树干上还系着去年阿姨挂的红丝带,风吹得丝带飘起来,像母亲的手在招唤。她蹲下来,用手帕擦掉墓碑上的灰尘,把刚买的康乃馨摆好:“妈,我带小宝的照片来了,他会跑了,上次还说要来看奶奶。”阳光穿过银杏叶的缝隙,洒在“慈母李淑兰之墓”的字上,金黄金黄的。

其实墓园的位置从不是冰冷的坐标——它是京周公路旁的杏林,是传达室师傅记了八年的名字,是老银杏树上的红丝带,是门口小超市里带着露水的康乃馨。后来我们坐在墓边的石凳上,阿姨指着不远处的月季花丛说:“去年还没这么多花,现在开得真艳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吹得月季花瓣飘起来,落在墓碑上,像母亲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。

北京房山区静安墓园具体位置在哪-2

临走时,门口的老夫妻笑着跟阿姨打招呼:“下次来早点儿,鲜花刚摘的更鲜。”他们的小超市就在传达室旁边,货架上摆着蜡烛、香和包装好的花束,玻璃罐里的水果糖还是小时候的味道。停车场在入口右侧,虽不大但刚够停,阿姨摸出手机拍了张铁门的照片:“下次自己来也不会迷路了。”

风里又飘来槐花香,我们顺着原路往回走,阿姨突然说:“其实找的不是位置,是个能跟妈说话的地方。”我望着后视镜里逐渐远去的铁门,突然明白——所谓“具体位置”,从来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,而是当你顺着思念往前,终于能坐下来跟亲人说说话的那方安处。它在周口店镇的晨光里,在松涛的风声里,在每一片落在墓碑上的银杏叶里。

北京房山区静安墓园具体位置在哪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