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里还裹着点凉,我抱着刚买的白菊站在国贸E口,看着前面排着的几个人——穿深色外套的阿姨攥着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,戴眼镜的小伙子低头刷着手机里的班车表,拄拐杖的老爷爷被女儿扶着,嘴里念叨"去年等了半小时,今年可得早来"。这场景每年都见,都是要去潮白陵园的人,都在盯着同一个问题:今天的班车,几点开?
其实潮白陵园的班车路线不算复杂,就两条线——国贸和东直门,但时间得掰着手指头算清楚。工作日的时候,早班车是7点20分从国贸出发,绕到东直门是7点40分,再往陵园开,大概9点能到;下午返程是3点从陵园发车,先到东直门,再回国贸。可到了周末或者清明、中元这样的节假日,时间就变了——早班车提前10分钟,7点10分国贸、7点30分东直门,末班车也往后推半小时,3点30分才发车。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没注意,周末赶了工作日的点,站在国贸口看着班车尾巴跑远,急得差点掉眼泪,还是旁边阿姨提醒我"姑娘,周末早10分钟,下次记着"。
找班车点也不用绕弯子,国贸的上车点就在E口出来往东走50米,公交站台上挂着蓝色牌子,写着"潮白陵园祭扫班车";东直门是C口出来的便民服务点,旁边有个卖煎饼的摊子,闻着香味就找到了。要是碰到节假日,比如清明前的周末,那可得提前15分钟到——去年清明我7点到国贸,已经排了二十多人,等班车来的时候,最后几个只能站着,抱着祭品挤在过道里,腿都麻了。还有一次下暴雨,我提前打了陵园的咨询电话010-xxxxxxx,人家说"今天班车晚20分钟,路上滑,注意安全",多亏这个电话,没白等。
坐过几次班车,倒记住了几个师傅的脸——穿藏青色外套的师傅总爱帮老人搬东西,上次把一个老爷爷的轮椅扛上台阶,额头都冒汗了;扎马尾的女师傅会在车里放轻音乐,说"别太难过,亲人肯定想让我们好好的"。最让我印象深的是去年冬天,我带奶奶去,奶奶腿不好,师傅特意把车停在离陵园门口最近的地方,还扶着奶奶走了一段,说"阿姨,慢点儿,我等着你们"。这些小事像冬天的暖宝宝,贴在心上,让祭扫的路没那么冷。
说到底,我们去潮白不是为了赶车,是为了跟心里的人说说话——想告诉他们"今年我换了新工作""孩子考了满分""家里的月季开了",这些话要慢慢说,可不能让赶不上车的慌乱把话咽回去。记住班车的时间,提前查好,提前到,就能安安心心走进陵园,对着墓碑笑一笑,说"我来了,没迟到"。风里飘着白菊的香,陵园的树影里藏着阳光,这样的日子,该用来好好想念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