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裹着些没褪尽的凉,我蹲在沙发边给妈系松了的鞋带,她攥着爸的旧照片说:"要去看看你爸,他坟头的草该剪了。"我盯着手机地图上绕来绕去的公交线犯愁——从家到温泉墓园要转三趟车,妈去年摔过腿,台阶都要扶着走,挤公交肯定遭罪。正揉着额头,楼下的李叔拎着菜路过,隔着防盗门喊:"小宁,你妈要去墓园?坐班车啊,我上周刚坐过,省事得很。
李叔说的班车是温泉墓园在祭扫高峰期加开的便民车,不是天天有,但周末和清明、冬至这些日子固定发。我第二天特意去建国门站问,司机师傅穿着藏青色制服,擦着挡风玻璃说:"市区三个点发车,建国门、西直门、团结湖,都是地铁口或公交站,好找得很。周末早上8点准时走,下午3点半从墓园回来,车程一个半小时,不绕路。"我凑过去看车里,座椅铺着浅灰色的布套,前排架子上摆着矿泉水和急救包,师傅笑着补充:"有老人晕车,备着点姜糖;腿酸的话,后排有靠垫,随便拿。"
说到费用,其实比想象中贴心。单程30块一个人,往返50块,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减5块,5人以上拼车还能打九折。我给妈算:"上次坐公交转三趟花了12块,还得站40分钟,这班车直接送到墓园门口,才多18块,值当。"妈摸着布袋子里的桂花糕——那是爸生前最爱的——点头说:"你爸要是知道,肯定说我会过日子。"上周六我们坐班车去,同车的还有个穿藏袍的阿姨,说从青海来,没去过墓园,司机师傅特意帮她查了墓穴位置,到地方还指了路:"直走第三个路口左转,有棵老槐树,就是你要找的区。"
其实除了班车,还有些细节要提醒。得提前一天预约,尤其是清明前两周,不然肯定没位置——我同事上周没预约,去了建国门站才知道满员,只能打车去。预约电话是墓园的服务热线,010-8289xxxx,接电话的姑娘声音软,会仔细问人数、年龄,提醒带好身份证和祭扫用品。对了,要是自驾的话,墓园有免费停车场,但清明那天肯定堵得慌,我去年自驾去,光排队进停车场就花了40分钟,不如班车省心。
周末早上,我和妈坐在班车上,窗外的树影从光秃秃的枝桠变成抽新芽的柳树。妈靠在我肩上,手里攥着桂花糕,说:"你爸以前总说,等退休了要带我去泡温泉,结果没等到。现在倒好,墓园叫温泉,倒像圆了他的愿。"司机师傅刚好说到:"前面就是墓园了,大家拿好东西,慢点儿下车。"我扶着妈站起来,她的手搭在我臂弯里,比平时稳当。风从车窗外钻进来,带着点泥土的腥气,混着桂花糕的甜——那是想念的味道,顺着班车的路,慢慢飘到爸的坟前。
其实我们寻的从来不是多贵的车、多快的路,而是能安安心心去见想念的人的方式。温泉墓园的班车不算豪华,却像一根温温的线,把市区的烟火和墓园的宁静连起来,把我们的牵挂,稳稳地送到那个人身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