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脂的清苦,长青园骨灰林的柏油路沿着山坡往上延伸,每一步都踩着细碎的阳光——对于想要来这里探望亲人的家属来说,提前摸清楚营业和预约的“小规矩”,就是给这场“重逢”最好的铺垫。
长青园的日常营业时间很固定:上午8点到下午5点,365天无休。哪怕是春节这样的团圆日,园区也会留着暖黄的灯,等着那些想陪亲人“吃顿年夜饭”的家属。不过要记好几个特殊时段:每年1月1日(元旦)、清明(4月3-5日)、冬至(12月21-23日)这几个高峰日,营业时间会提前到7点半,就是怕家属扎堆冻着等。去年清明我去的时候,7点就有阿姨在门口等,说“早来能多陪老伴儿一会儿”,园区的提前开门,也算接住了这份心意。
预约其实没想象中复杂,最常用的是线上渠道——关注“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”公众号,点“便民服务”里的“骨灰林预约”,填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探望日期和人数就行。要注意提前3天约,每天限额200人,早约早踏实。要是长辈不会用手机,直接打园区电话010-xxxxxxx(工作日9点到16点有人接),或者去门口服务中心找穿红毛衣的张阿姨,她会帮着填表格,一边填还会念叨“下周三人少,要不改那天?”特别贴心。对了,临时有事来不了的话,得提前24小时取消,不然下次预约要等一周,别忘啦。
来之前的小细节要记牢:身份证和预约短信别忘带,门口要查;园区里不能烧纸、放鞭炮,也别带明火——想表达心意,带束白菊、一盆多肉,或者亲人爱吃的小零食就好。上周我看到个小伙子带了罐北冰洋,放在石碑前说“爸,你以前总说我偷喝你汽水,现在我买了”,比烧纸更让人鼻酸。还有,园区的路有点绕,找不到位置就问穿蓝马甲的志愿者,他们会拿着地图带你去,走得慢也没关系;带老人的话,记得借轮椅(服务中心免押金),推起来稳当;小孩的话有婴儿车,不会累着。
其实最该记住的,是“慢慢来”。不用赶在开门第一分钟冲进去,找个有阳光的角落坐下来,跟亲人说说最近的事——说你换了新工作,说孩子考了满分,说楼下的猫又胖了,风会把你的声音吹到松树上,再落进他耳朵里。服务中心有免费的热茶和纸巾,要是哭了进去坐会儿,阿姨会递热毛巾,不会多问。去年冬至我陪妈妈去,她坐在石碑前哭,阿姨递了杯姜茶说“别冻着”,那杯茶暖得直进心里。
长青园的松树一年比一年高,每片叶子都藏着一个故事。营业时间表是规矩,预约是提醒,但最珍贵的,是你带着心意来的那一刻——那些没说出口的话,那些藏在心里的想念,都会在这松风里,慢慢沉淀成最温柔的告别。下次来之前,先看看时间,约好日子,然后带着一颗安静的心,去见你最爱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