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温泉墓园里,金桂的香气裹着温凉的水汽漫过青石板路,几座老墓前的白菊花还沾着晨露。常有来选墓的人站在桂花树下深呼吸,说“这儿像公园”,可等坐下来签合同,目光总会黏在“使用年限”那行字上——“20年?到期了怎么办?”这是工作人员每天要回答最多的问题。
其实不管是温泉墓园还是其他合法公墓,“20年”从不是“产权到期”的信号,而是“墓穴管理费”的缴纳周期。1992年民政部出台的《公墓管理暂行办法》早有明确规定:公墓墓穴的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。换句话说,家属买的是“墓地使用权”和“后续管理服务”,而非土地产权(墓地土地属国家或集体所有)。20年到期后,只要按时续费,墓地仍由家属继续使用,不存在“收回”一说。
温泉墓园的老管理员王伯干了快30年,见过太多因“20年”焦虑的家属。去年有个叫小琳的姑娘,抱着爷爷的照片急得直哭:“爷爷的墓是2003年买的,今年满20年,是不是要迁走?”王伯翻出当年的购墓合同,指着“管理费期限”一栏解释:“你爷爷的墓当时收了20年管理费,现在到期只需交每年几百块的续期费,就能继续用。”小琳听完当场办了手续,还说:“爷爷生前最爱这儿的桂花,我得让他一直住这儿。”
王伯说,墓园里超过20年的墓有三百多座,大部分家属都会按时续费。“费用真不贵,我们按墓穴占地面积算,每平方米每年才一百多块,一个墓穴一年也就几百块。”他指着不远处的合葬墓:“那是老周夫妇的墓,他们儿子每年清明都来,去年续费时说:‘我爸妈选这儿就是因为安静有温泉水汽,就算省点钱,也得让他们踏实住着。’”
说到续费流程,温泉墓园的服务很贴心:提前半年会通过寄信、打电话通知家属,实在联系不上就贴公告。家属只需带身份证和购墓合同,到服务中心十分钟就能办好。李姐是服务中心主任,她遇过最感人的是位80岁老太太,自己坐公交来给老伴续费:“我跟他在这儿说了20年话,要是走了让儿子接着续,我俩就在这儿一直陪着。”
那天离开时,夕阳把桂花影子拉得很长,服务中心窗户上的续费通知旁画着朵小桂花——其实所谓“使用年限”,不过是“牵挂”的延续。温泉墓园里的每块墓碑都藏着故事:小朋友的墓前总放着新玩具,是妈妈每年买的;老教师的墓前总摆着野菊花,是学生每年摘的;夫妻合葬墓前的桂花枝,是儿女每年折的。这些记忆不会因20年终止,反而会随着时间越沉越厚。
风里飘着温泉的淡硫磺味,墓园里的桂香依然温柔。说到底,墓地从不是“期限”的终点,而是家人留给彼此最久的“念想”——只要记着,只要守护,这份念想就会一直留在桂花树下、温泉旁,岁岁年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