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半,地铁14号线善各庄站的出口已经飘起了早餐摊的香气。李姐把三岁小宇的围巾往上拽了拽,目光落在不远处的“炎黄陵园班车”站牌上——昨天刚给母亲烧了三七,今天要带孩子去献束百合,怕坐公交转车麻烦,特意前一天查好了班车时间。

其实炎黄陵园的班车路线,老住户们都熟得像自家楼下的菜市场。从善各庄站出发,沿着来广营路往西,第一站是育新花园——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总飘着茶叶蛋的香气,赶早班的人常在这里买个热乎的垫肚子;第二站是北苑家园,张阿姨就住在这儿,每次等车都要跟门口的保安老周打个招呼;最后一站稳稳停在陵园门口的“祭祀广场”站,下车抬头就能看见朱红色石牌坊上的“炎黄陵园”四个金字。最早的一班是六点半,之后每小时发一趟,末班车是下午四点半——刚好赶在晚高峰前的车流里,不让家属在返程时堵得心慌。

常坐这趟车的人,都能说出几个“藏在车轮里的暖事儿”。去年冬天雪下得没脚腕深,李姐抱着小宇在站牌下冻得直搓手,司机王师傅远远看见,赶紧把车往台阶边靠了靠,拉上手刹就跳下来:“快上车,车里开了暖气!”等李姐坐定,王师傅又递来一杯温温的白开水:“孩子小,别喝凉的。”张阿姨更记着清明的细节:那天她拎着两大袋纸钱和刚烙的葱花饼,刚走到站牌下,穿藏青制服的小李就迎上来:“阿姨,我帮您拿吧,车上有行李架。”小李她认识,上次母亲去世,就是小李帮着办的手续,连花圈都是小李帮着摆到墓前的。

炎黄陵园班车时间-1

关于班车的“贴心变化”,老人们也都门清。去年夏天有家属反映午后的车太晒,陵园第二天就给所有车窗贴了防晒膜;今年春天又装了USB充电口——怕大家手机没电查不了导航。最让人安心的是“实时动态”:只要关注“炎黄服务号”,点进“班车查询”,就能看到红色小点沿着路线慢慢移动,显示下一班车还有多久到达。有次李姐睡过了头,急得直掉眼泪,翻公众号看到下一班还有20分钟,赶紧打了个车往站牌跑,刚好赶上王师傅的车,王师傅笑着说:“我就知道你会来,特意多等了两分钟。”

下午四点,李姐抱着小宇从陵园出来,末班车刚好停在门口。司机师傅隔着车窗跟她打招呼:“今天没耽误吧?”她摇摇头,怀里的百合还带着晨露的香气——刚才在母亲墓前,小宇用胖手摸了摸墓碑上的照片:“奶奶,这是我画的太阳。”风里飘来松枝的味道,李姐望着车上的人:有刚献完花的年轻人,手里攥着一本《小王子》;有攥着佛珠的老太太,怀里抱着刚折的柳枝;还有个抱着吉他的小伙子,听说要给去世的爸爸弹首《父亲》。

车开起来的时候,夕阳把车厢染成了暖黄色。李姐靠在椅背上,想起母亲生前总说:“人走了,能有个方便的地方看看,就够了。”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班车时刻表——其实不用记,因为不管什么时候来,总有一班车,在站牌下等着要赴约的人。

等车停在善各庄站时,路灯已经亮了。李姐牵着小宇的手往家走,身后传来班车的鸣笛声——那是末班车要返程了,载着一天的思念,往城市里温暖的灯火处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