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针的香气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凤凰山陵园的入口。作为京郊少有的“公园式陵园”,这里没有想象中墓地的肃穆压抑——道路两旁的国槐枝桠搭成天然的拱廊,阳光透过树叶漏下来,在青石板上跳成碎金。很多第一次来的家属都会愣怔片刻:原来思念可以藏在这样温柔的地方。

京华园是凤凰山陵园里最受欢迎的分区之一。我跟着陵园的王姐往山上走,她的脚步放得很轻,像怕吵醒睡在林子里的人。“京华园的设计是依着山势走的,”她指着路边的玉兰树说,“你看,每排墓碑之间都留了三米宽的间距,不是为了多卖几块地,是怕家属烧纸的时候挤着,也怕风把烟灰吹到别人碑上。”路边的海棠刚打了花苞,粉嘟嘟的,王姐说春天花开时,整个京华园像被裹了层蜜色的纱,常有家属坐在台阶上,对着墓碑轻声说话,像跟老朋友聊天。

凤凰山陵园京华园墓地价格-1

说到价格,王姐蹲下来抚了抚一块青石板的边缘——那是块基础款的立碑墓,碑身是芝麻白花岗岩,刻着简单的莲花纹。“这种最受普通家庭欢迎,8到12万就能拿下。”她指着不远处一排朝东的墓碑,“要是选这种能看到日出的位置,价格要高3万左右——你看那片银杏林,秋天叶子黄的时候,阳光穿过叶子照在碑上,像给亲人披了件金衣,很多家属就认准这个位置。”再往上走,是一片种着侧柏的区域,“这是生态墓区,树葬和花葬都在这儿,价格5到8万。去年有个阿姨选了树葬,说老伴生前爱养鸟,现在能抱着树听鸟叫,比立碑更合他心意。”王姐说,价格差异不是随便定的,除了位置,还有材质——比如汉白玉的碑身会比花岗岩贵2万,刻字用鎏金的话,每字要多收50块,但很少有家属计较这个,“毕竟是给亲人最后一份礼物,总想着要最好的。”

凤凰山陵园京华园墓地价格-2

其实选墓地这件事,价格从来不是唯一的砝码。我见过一对老夫妻,在京华园转了三趟,最后选了块靠小溪的位置——不是因为贵,是因为老太太说,老伴生前爱钓鱼,听着溪水声,能想起他们年轻时候在河边的日子。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,京华园的价格里藏着很多“看不见的成本”:每块墓碑每月会擦两次,碑前的杂草要及时拔,清明时会给每个墓碑摆上一支白菊,甚至有家属出差,工作人员会拍张墓碑的照片发过去,说“阿姨,叔叔这儿今天阳光很好”。这些细节像根细绳子,把价格和情感系在了一起。
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整个京华园染成了橘红色。风里飘来桂花香,是陵园门口的桂树开了。王姐说,很多家属办完手续不会立刻走,会坐在门口的石凳上,望着山上的方向发呆。“其实他们买的不是一块地,是个能常来看看的地方,”王姐望着远处的墓碑,声音很轻,“价格贵点便宜点,说到底,是想给亲人找个舒服的家。”

风又吹过来,带着桂香和松针的味道。我忽然明白,凤凰山陵园的京华园为什么受欢迎——它卖的不是墓地,是关于“思念”的具体形状,是让活着的人,能安心说“我想你”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