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枝的香气钻进天寿陵园的门廊,李媛媛把胸前的工牌理了理——工牌上的照片是去年拍的,她扎着低马尾,嘴角弯得像廊下挂着的紫玉兰。那盆玉兰是上周张阿姨送来的,说她帮着选的位置正好对着西北方向的山,“和我家老头子以前在阳台看的山一个样,他准喜欢”。李媛媛摸着玉兰的花瓣,指尖沾了点露水,转身走向陵园深处的柏油路——今天要陪陈叔再看一遍他老伴的长眠地,陈叔说想加个小石凳,“她以前爱坐门口剥毛豆,得给她留个坐的地方”。

陈叔的腿有老寒腿,去年冬天来的时候,才走了五十米就皱着眉扶腰。李媛媛记着这事,今天特意提前把电动轮椅推到门口,还在腿上盖了条薄毛毯。“媛媛,不用这么麻烦”,陈叔笑着摆手,却还是坐了上去。沿着柏油路往西北走,两边的侧柏长得直,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来,像撒了把碎金。到了位置,李媛媛蹲下来,用纸巾擦了擦墓碑旁的石缝——上次陈叔来的时候,不小心把茶渍蹭上去了。“陈叔,您看这儿加石凳行吗?”她指着墓碑右侧的空处,“正好挨着那丛二月兰,明年春天开了花,阿姨坐着能闻见香”。陈叔弯腰摸了摸地面,点头说“行,就这儿”,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,“我家老太太就爱花,你比我记得清楚”。

其实李媛媛的“记得清楚”,都是藏在笔记本里的。她的办公桌上有个磨旧的蓝皮本,里面记着每一位客户的小偏好:张阿姨喜欢吃枣泥糕,每年清明要带;王哥的爸爸爱听京剧,每次来都会放一段《定军山》;还有小陆,他妈妈生前是老师,墓碑上刻了“桃李满天下”,李媛媛特意在旁边种了株紫叶李——那是小陆妈妈以前教室窗外的树。“不是说陵园就得严肃”,李媛媛常和同事说,“这儿是生命的后花园,得让每个来的人觉得,亲人还在身边,只是换了个地方晒太阳”。上个月有个年轻人,红着眼眶来选位置,说“我爸才五十岁,我不想他待在这么冷的地方”。李媛媛没急着介绍,而是带他去了陵园的樱花园——四月的樱花落得像雪,她指着一棵开得最盛的樱花树说:“你看,去年有位叔叔葬在这儿,他女儿每周末都来,带他爱吃的橘子,坐在树下和他说话。你爸爸要是喜欢山,咱们可以选能看山的位置;要是喜欢花,就选樱花园旁边——反正,他能继续看他喜欢的东西。”年轻人盯着樱花树看了好久,突然说:“我爸以前带我爬过昌平的山,就选能看山的吧。”

昌平区南口镇天寿陵园李媛媛介绍下?-1

现在李媛媛的蓝皮本已经写了大半本,里面夹着客户送的各种小物件:张阿姨的枣泥糕包装纸,小陆的紫叶李花瓣,还有陈叔写的毛笔字——“心有温度,便有光”。上周清明,李媛媛在陵园门口值班,张阿姨提着保温桶过来,掀开盖子,枣香飘了满院子:“媛媛,这是我特意蒸的,你尝尝,和去年一个味儿。”李媛媛接过,咬了一口,甜得发暖——像她第一次来天寿陵园时,师傅说的“做这行,得把心放软,把眼放细”。那时候她刚毕业,以为陵园的工作就是帮着选位置、办手续,直到有位老爷爷拉着她的手说:“姑娘,我不怕死,就怕我家老太婆没人陪她说话。”从那以后,她开始记笔记,开始帮客户种小花,开始在每个重要的日子发一条短信:“阿姨,今天是叔叔的生日,我帮您在墓碑旁放了他爱吃的苹果。”

昌平区南口镇天寿陵园李媛媛介绍下?-2

傍晚的夕阳把天寿陵园染成了橘红色,李媛媛坐在办公室里整理蓝皮本,窗外的柏树林传来鸟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