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针的凉意,张阿姨攥着爱人的骨灰盒站在安定门地铁口,白发被风掀得乱了。她抬头看了眼远处的出租车计价器,又低头摸了摸骨灰盒上的梅瓶瓷纹——那是爱人去年生日时特意选的,说"等我走了,要像梅花一样陪着你"。就在她犹豫要不要打车时,一辆米白色中巴车缓缓靠过来,车身上"景仰园骨灰林专线"的蓝色字格外显眼。
司机王师傅摇下车窗冲她笑:"大姐,是去景仰园吧?上来坐,刚好留了个靠窗的位置。"张阿姨愣了愣,赶紧点头,王师傅下车帮她把骨灰盒轻放在座位旁,还垫了块绒布:"别凉着。"车上已经坐了几位乘客,抱着白菊的老太太往旁边挪了挪,递来一杯温热的矿泉水:"姑娘,喝口热的,风大。"
其实这辆班车的规矩很实在:每周二、四、六早上8点准时从安定门地铁站B口发车,下午2点从景仰园门口返程。王师傅跑这条线五年,熟得像走自己家楼道——哪个乘客习惯坐前排,哪个老人要帮着搬轮椅,他都记在心里。上周有个小伙子抱着妈妈的骨灰盒上车,手直抖,王师傅把空调调高两度,递来姜茶:"小伙子,喝口热的,妈在这儿呢,别慌。"小伙子接过杯子,眼泪瞬间掉下来:"我妈生前最怕冷,您居然注意到了。"
坐班车得提前一天预约,电话是010-89771155,临时改时间要提前3小时说。王师傅总说:"不是怕麻烦,是怕空着位置等,或者来了没座——毕竟每个人的时间,都是跟思念抢出来的。"车上备着折叠轮椅、应急药品,甚至还有小毯子,都是他跟园区商量着添的。上个月有位坐轮椅的老爷爷来,王师傅扶他下车时,老人攥着他的手说:"我儿子在国外,要是没这辆车,我都没法来看老伴。"
这辆车更像条"思念专线"。有刚失去爱人的姑娘,抱着骨灰盒哭一路,旁边阿姨默默递上纸巾;有七十岁的老父亲,每周六都来,说"跟老太婆约好的,每周陪她聊聊天";还有小孙子举着画给爷爷看:"爷爷,这是我画的你,像不像?"王师傅从不会催乘客,要是有人想多待会儿,他会说:"慢慢来,我等你——反正我也不急,你跟亲人多唠两句。"
下午两点,班车准时从景仰园出发。张阿姨摸着骨灰盒上的梅纹,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上面,泛着暖光。旁边的老太太把剩下的菊花瓣撒在窗外,轻声说:"老伴,下周我再来。"王师傅打开收音机,里面飘出舒缓的钢琴曲,车上的人都安静下来——有的望着窗外的树影,有的摸着怀里的东西,心里装着各自最珍贵的人。
其实景仰园的班车从不是辆"交通工具"。它是连接人间与安息地的桥,是带着温度的"思念载体"。它知道每一位乘客的心事,所以每一次发车都准时,每一次停靠都轻柔。就像王师傅常说的:"我开的不是车,是送大家去见最亲的人——得慢点儿,稳点儿,暖点儿。"
风从车窗吹进来,带着松枝的香气。张阿姨望着窗外掠过的树影,轻轻摸了摸骨灰盒:"老周,咱们到家了。"班车平稳地向前驶去,载着满满的思念,朝着阳光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