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周末,地铁昌平线里总飘着淡淡的菊花香——不少人捧着花,指尖划着手机导航,目的地是崔村镇的万佛华侨陵园。对于他们来说,找对地址不是完成一个任务,而是走向心底那处从未被时光淹没的角落。
万佛华侨陵园的准确位置,是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万佛路。从市区往北,沿着京藏高速开40分钟,过了崔村出口,顺着一条两旁立着侧柏的小路往里走两公里,就能看见陵园的朱红色大门。这里刚好卡在军都山的南坡,背后是绵延的青松林,前面是一畦畦绿油油的农田,风从山上吹下来,带着松脂的清苦,把整座园子裹得安安静静。离这儿不远就是明十三陵,但没有景区的人流,连鸟叫都比别处轻些。
很多人说,万佛华侨陵园的位置选得“巧”。作为北京最早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陵园之一,它既没选在深山里——那样太远,家属祭扫麻烦;也没挤在市区边上——那样太吵,少了安息的氛围。依山傍水的布局,刚好符合中国人对“身后事”的念想:背有靠,前有照,风吹过来不疾不徐。园子里的老槐树是建园那年栽的,现在都长成了合抱粗,每到四月,槐花开得像雪,落在黑色的碑石上,倒添了几分温柔——好像那些离开的人,还在借着花跟我们说“别难过”。
其实找万佛华侨陵园的路并不复杂。公交的话,坐314路到崔村总站,再打个车十分钟就到;自驾更方便,导航直接搜“万佛华侨陵园”,跟着提示走就行,园区门口有很大的停车场,不用怕没地方停。要是赶上清明、冬至这样的日子,园方还会在昌平线地铁站安排接驳车,站口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引导,就算第一次来也不用慌。
我曾在陵园里遇到一位阿姨,她捧着一盒桂花糕,蹲在碑前说:“你生前最爱吃的,我绕了三个超市才买到。”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落在碑上的“爱妻”两个字上。那一刻突然明白,万佛华侨陵园的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而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——找到它,就找到了和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人,再“聚一次”的机会。
或许对于我们来说,记住一个地址,从来不是为了导航,而是为了记住那些不该被忘记的人。万佛华侨陵园就在那里,在军都山的松涛里,在老槐树的花影里,等着每一个带着思念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