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着潮白河畔的林荫路一直走,过了刻着“潮白旧渡”的老石桥,青瓦白墙的“潮白陵园”门匾就嵌在绿幕里——鎏金的字沾着晨雾,像浸了茶的梅干,连风都裹着侧柏的香和潮白河的水汽。推开门,银杏的新绿铺成路,保洁阿姨笑着打招呼:“桂树开了,里面香得很。”很多人第一次来都感叹“陵园能这么舒服”,接着就问:“价格是不是很贵?”其实跟园里的老管理员聊过才知道,潮白的价格像它的环境一样,透着实在——每一分钱都明明白白摊开。比如墓型,生态葬是真的亲民:树葬把骨灰埋在树下,立个刻名的小铜牌,1-2万;花坛葬混着花肥种进花坛,春天开成花团,不到1万。传统立碑就看需求了——普通花岗岩立碑3-5万,汉白玉或带雕刻的5-8万,定制家族墓10万以上,大多在靠近水系的景观区,能看见潮白河的波纹。位置的影响也不大:景观区的立碑比角落贵几千块,入口附近方便祭拜的贵1-2万,都是合理的浮动。材质方面,汉白玉比花岗岩贵,因为细腻耐风化;手工刻字比机器贵,园里三十年的老师傅刻的“福”字有手写的纹路,很多人专门找他。2024年的最新行情更清楚:经济型传统立碑3-4万,中端5-7万,高端定制10万以上;生态葬还是1-2万,北京政府还补4000块。其实选墓的人很少只看价格——有对老夫妻选了潮白河旁的树葬,爷爷说“生前爱钓鱼,死后能听河水声”;年轻人给妈妈选了桂树边的花坛葬,说“她最喜欢桂香”。管理员每天清晨绕园,看见有人放花、坐一会儿、说说话,这些瞬间比价格更重——陵园不是终点,是另一个“家”。想了解价格不如自己来:提前预约带身份证,有免费讲解,能蹲在树底闻香,坐在花坛边看花。风又吹过,桂香裹着水汽,望着老石桥,忽然明白潮白的珍贵不是价格,是风里的香、石板的响、还有人与人的温度——每一分钱都买的是“合心意”,是家人的牵挂能安放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