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听人说,选墓地就是“给亲人找个家”。可什么样的位置才算“家”?不是繁华市区的黄金地段,不是装修华丽的高端园区,是站在那里,能闻到熟悉的风,能看见像老家的景,能想起亲人从前的模样。归山陵园的位置,恰恰就藏着这样的“家的味道”。
归山陵园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的西山脚下,不是那种被高楼围起来的“城市陵园”,而是嵌在田野和山林之间。站在陵园的缓坡上,能看见西边的山像被揉皱的绿布,一层叠着一层;东边是成片的玉米地,风一吹,叶子沙沙响,像谁在轻轻拍着肩膀。山脚下还有个小水库,水面映着蓝天,偶尔有白鹭掠过,惊起一圈圈涟漪——这景象,像极了村里老人常说的“老家的后山”。陵园的门脸是两扇刷着红漆的木栅栏,推开进去是青石板小路,两边种着冬青和月季,每块墓前都留着种绿植的空间,有的摆着亲人爱吃的苹果,有的立着小巧的石狮子,像家家户户的小院子。
说到怎么去,归山陵园的位置其实“离城市不远,离老家很近”。从市区出发,走京台高速到归德出口下,四十分钟就能到;出了高速沿归德大街往西,沿途会经过卖西瓜的摊子、挂着红布的老槐树、村口的老石磨,都是归德本地人熟悉的地标。要是坐公交,K20路到归德站转乡村巴士,二十分钟直达,司机师傅会笑着提醒“到了,往前直走五百米”,像跟邻居打招呼。上次陪邻居阿姨过来,她路上拍了好多照片——拍路边的喜鹊窝,拍石磨上的青苔,说“这跟我老家一模一样,我家老陈肯定要蹲下来摸那石磨”。
为什么大家都中意这里的位置?陵园管理员说,西山是归德人的“根”。从前村里的祖坟都在这一片,陵园保留了原来的酸枣树和老石磨,让新墓区和老土地连在一起。去年有个小伙子迁爷爷的墓过来,说爷爷生前总念叨“想回西山种玉米”,现在墓旁边就是玉米地,风一吹叶子擦着墓碑,像爷爷的手在摸他的头。还有个阿姨选了靠近酸枣树的位置,说“我妈生前爱捡酸枣做枣糕,现在每天都有酸枣落在墓前,跟她还在的时候一样”。原来位置的好,不是风水书上的“藏风聚气”,是亲人的习惯,是回忆的线索,是站在这里,就能跟TA“说上话”的距离。

那天离开时,我看见一位老人坐在墓前,摸着墓碑说“老伙计,明天给你带二锅头”。风里飘着玉米香,太阳沉到山后,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两个人并肩看云。归山陵园的位置,从来不是地图上的点,是西山的绿、麦香的风、酸枣树的影子,是“家的方向”——站在这里,你会觉得,亲人没走,只是换了个地方,陪着你看四季流转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