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沿着留泗路往西北方向开——这是这个月第三次替刚搬来杭州的阿姨找归山陵园。很多人问起它的具体位置,总觉得陵园该是隐在深巷里的冷硬建筑,可归山偏不,它把地址写在龙坞的茶园里,写在朱红门楣的金字里,写在每一个来寻的人心里。
要找归山陵园,得先认龙坞茶村的方向。从市区出发,走之江路转留泗路,再拐进长埭路,沿途的茶田像被揉碎的绿绸子,顺着山坡铺到天脚下。等你看见路边立着块青石板路标,上面刻着“归山陵园”四个隶体字,再往前一百米,朱红色的大门就撞进眼里——门楣上的金字是老书法家写的,笔锋里带着松烟的沉,像极了长辈攒了一辈子的温柔。对了,别信导航里的旧地址,最新的正门是长埭路88号,旧门早封了,第一次来就认准这个数。
找地址的小技巧得记牢。导航搜“归山陵园”时,可能会跳出两个结果,选“长埭路88号”准没错。要是坐公交,314路到“长埭村”站下,往茶园方向走五分钟——沿途会路过家卖桂花糕的小店,老板娘的蒸笼总冒着热气,你要是问起路,她会放下手里的木铲,指着茶田的方向笑:“往香味浓的地方走,茶香裹着菊香,就是归山的门。”开车来的话,大门左侧的停车场能停两百多辆,周末也不挤,值班大叔会在门口递温水,顺带帮你理清楚墓区的方向——“松鹤区在左,梅香区在右,望归亭在最后头,能看见整个龙坞的茶田。”
其实归山的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路名。我见过穿藏青外套的大叔,摸着青石板路标说“爸,我找着你说的茶田了”;也见过穿连衣裙的姑娘,捧着向日葵站在门口,对着空气轻声说“奶奶,我带了你最爱的花”。进了门往深处走,望归亭的石凳上总有人坐着——有次遇到位剥毛豆的老奶奶,她说老伴以前爱喝龙坞的茶,所以选了这儿:“你看那片茶田,是我们一起种的,现在归山了,倒离得更近。”风把茶香味吹过来,混着她手里的毛豆香,我忽然明白,归山的地址哪里是长埭路88号,明明是藏在茶园里的思念,是朱门里的牵挂,是每一个来寻的人,终于找着“回家”的路。
那天离开时,我沿着长埭路往回走,茶园的风裹着桂香追上来。后视镜里,归山的朱门越来越小,可那些关于地址的细节,却像茶渍一样渗进心里——原来最好的地址,从来不是精准的经纬度,是能让你想起某个人、某段事的地方。归山的地址,就在龙坞的茶田里,在朱门的红里,在每一个来寻找的人,轻轻说出“我到了”的瞬间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