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攥着手机里的旧地址找潮白陵园。母亲去年走的时候说,要选个能看见河的地方,于是我顺着潮白河的脉络,往通州宋庄的方向开。

车过东六环宋庄出口,沿着徐尹路往东走,路边的树从梧桐换成了银杏,叶子刚开始泛黄,像撒了一路碎金。大概15分钟后,我看见路边立着块木牌——蓝底白字,画着一片银杏叶,下面写着“潮白陵园 1.2km”。顺着指示牌拐进去,柏油路两旁是齐整的松柏,树影筛下的光斑落在车盖上,像母亲以前给我缝的碎布补丁,熟悉又温暖。

潮白陵园地址在哪儿-1

潮白陵园的具体地址是通州区宋庄镇徐尹路18号,刚好卡在潮白河右岸的林带里。其实不用记门牌号,只要顺着潮白河大堤走,看见岸边那片连成片的松柏,就到了。旁边的地标很好认:西边是宋庄艺术区的白墙,偶尔能看见画家背着画架从那边过来;东边隔着徐尹路是燕郊大桥,桥上车流像蚂蚁搬家,却吵不到陵园里的安静。我那天停好车,站在入口处望了眼,陵园的门脸很朴素,没有高大的牌楼,只有两扇原木色的门,门楣上刻着“潮白陵园”四个隶书字,像邻居家的门牌号,亲切得让人放下心。

找陵园最怕的是绕路,但潮白陵园的引导做得很细。公交的话,从国贸坐808路到宋庄地铁站,转通48路公交,终点就是陵园入口——司机师傅会提醒“要去潮白陵园的乘客准备下车”,像提醒你该去见老朋友了。自驾的话更方便,不管是从市区过来还是燕郊过来,导航输入“潮白陵园”,都会导到徐尹路的主入口,沿途每隔500米就有指示牌,蓝底白字,像给归人留的灯。我那天进去的时候,刚好碰到一位坐轮椅的老人,工作人员推着他往陵园里走,一边说“张叔,您女儿说今天来,我已经把您的位置标在地图上了”,手里的平板电脑亮着,上面是陵园的电子地图,每一排墓碑都标得清清楚楚。

其实真正走进潮白陵园,你会忘了这是个陵园——小径铺着青石板,两边种着玉兰和海棠,春天开的时候应该像云落在地上;草坪上的蒲公英被风一吹,飘得满院子都是,像母亲以前晒的棉絮;每一排墓碑前都有个小花坛,有的种着月季,有的种着薄荷,都是家属留下的。母亲的墓碑在第三区,抬眼就能看见潮白河的波光,风一吹,河面上的碎光就晃到墓碑上,像母亲以前在阳台晾衣服时,笑着说“你看,河在跟我打招呼”。我蹲下来把母亲最爱的茉莉放在碑前,忽然听见身后有个声音:“姑娘,要喝水吗?”转头看见值班的阿姨举着个保温杯,杯身印着“潮白陵园”的logo,“刚泡的茉莉茶,你妈应该爱喝。”

潮白陵园地址在哪儿-2
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潮白河染成金红色,我摸着墓碑上母亲的名字,风里的桂香又飘了过来。原来潮白陵园的地址从来不是一串数字——它是潮白河的浪声,是银杏叶的指引,是工作人员手里的热茶水,是你终于能对想念的人说:“我找到你了,在能看见河的地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