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裹着些梧桐叶的清苦味,王奶奶攥着用红绳扎好的艾草站在地铁口,旁边是同样拎着锡箔袋的陈叔——每年从清明到冬至,温泉墓园的班车点总像这样,聚着一群揣着心事的人。对于很多没自驾条件的家属来说,这趟按时准点的"思念班车",是把牵挂送到墓园门口最踏实的方式。
温泉墓园的班车线路不算复杂,但每一条都贴着"便民"的心意。目前固定的发车点有三个,全选在市区交通最顺的枢纽: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地铁2号线1号口旁,是最热闹的站点——每天早上7点整,第一班车会准点从公交枢纽的蓝色站牌下出发,接着是8点、9点各一班;北部的中山公园地铁4号线3号口对面,停车场的白色班车会在7点30分、8点30分开走,专门照顾住在普陀、长宁的老人;南部的莘庄地铁1号线北广场更贴心,把发车点设在长途客运站的屋檐下,雨天也能避避雨,8点、9点各有一班。全程大概50分钟车程,司机师傅都摸熟了路线,会绕开早高峰的延安路隧道,尽量让大家少堵会儿。
常坐这班车的人都知道,车里藏着不少"暖心事"。每排座位旁都钉了小挂钩,刚好挂住祭祀用的花束——不会把白菊压皱,也不会让香烛盒蹭到衣服;车头的小铁盒里,永远有墓园准备的藿香正气水和创可贴,去年夏天有位阿姨中暑,司机师傅赶紧拿出来递温水,连说"不急,慢慢歇";还有位开了五年的王师傅,能记住常来的老人们的习惯——比如张阿婆喜欢坐靠窗第三排,比如李叔下车要找墓园的轮椅,他总会提前提醒"等下我帮你喊工作人员"。上个月有位第一次来的小姑娘,拿着墓碑号急得掉眼泪,王师傅直接掏出手机翻出墓园的导览图,指着说"下了车往左手边直走,第三个路口转,就能看到你爷爷的碑",小姑娘后来专门打电话到墓园表扬他。
要提醒大家的是,平时的班车不用预约,但节假日得"留个心眼"——清明假期头三天,会加开6点半的早班车,每半小时发一班,直到10点;冬至前后,下午的返程车会延后到2点半,怕大家祭扫得太投入错过时间。如果是周末想确保有座位,最好提前打个电话问一声(021-56789012),万一遇到临时加车,工作人员会提前通知;还有,别忘带好口罩,车里会定期消毒,但毕竟是密闭空间,大家互相多份安心。
其实对家属来说,班车的意义早超过了"交通工具"。就像王奶奶说的:"我年纪大了,转两趟公交要歇三次,可这班车直接把我送到墓园门口,连台阶都不用爬。"上周我坐班车时,旁边的小伙子跟司机聊天,说"我爸走了三年,我每次都坐这班车,像跟着他当年送我上学的路走一遍"。风从车窗缝里钻进来,吹得他手里的百合晃了晃,司机没说话,只是把空调往上调了两度。
下午1点整,返程的班车会从墓园的银杏树下出发。很多人会站在车旁再望一眼墓碑的方向,把没说的话裹进风里——而班车的发动机声,像在说"别急,我等你"。它载着满车的思念来,又载着轻轻的释然走,一年又一年,把"有人等你"的安心,传给每一个需要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