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里还带着些料峭,张阿姨攥着丈夫的老照片站在凤凰山陵园的石阶上——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来这儿了,不为别的,就想找一块“能安放回忆,也不压垮钱包”的地方。上个月她跑了三家墓园,要么是临湖景观墓贵得让人咋舌,要么是角落普通墓挨着围墙没生气,直到邻居王姐拍着她的手背说“凤凰山新弄了林景墓,在杂树林改的纪念林里,能看树还便宜”,她才抱着试试的心态来。
凤凰山的林景墓确实藏在一片白玉兰林里,沿着石板路走进去,树叶的清香裹着风飘过来,每块墓位都挨着一棵小树,浅灰色大理石墓碑配着金漆刻字,不张扬却透着体面。负责销售的老周迎上来,没急着报价格,先递了杯温水:“大姐,先逛逛再聊——这二十块林景墓是去年改造的,本来就是为预算有限的家属准备的,定价比主景观区低两成,现在还有老客户推荐减1000的活动,算下来一块墓位不到4万。”他翻开台账指给张阿姨看:“上个月王姐带陈阿姨来,俩人家都减了1000,陈阿姨还是独生子女家庭,办双墓又减了1500,最后花了3万8,比周边同档次墓位省了近三分之一。”
张阿姨最在意“优惠是不是一刀切”,老周笑着解释:“我们的折扣得贴着家属情况来。退伍军人凭证件能打9折,去年有位老战士掏出军功章,我们直接提到85折——致敬比什么都重要;独生子女家庭办双墓减1500,俩孩子照顾四个老人不容易,能省点是点;就连普通家庭周末来咨询,都能领份免费祭扫礼包,里面有抹布、鲜花和清明粿——不是差那点东西,是让家属感受到心意。”她掏出儿子的独生子女证,老周立刻算:“要是办双墓,4万-1000)×2 -1500=7万5,比单独买省3500。”
真正让张阿姨安心的是“没有隐形消费”。客服小吴拿出服务清单:“墓位买了之后,三年免费祭扫,每年清明我们提前打电话提醒,有人帮擦墓碑、摆鲜花;墓位的冬青、杜鹃每年修剪两次,不用自己跑;想加小摆件,我们有合作工匠,价格比外面便宜一半——这些都写进合同里。”她翻着合同,每一条都清清楚楚,没有“最终解释权”的小字。末了小吴补充:“您算笔账,三年免费服务值2400,绿植养护省600,加上前期优惠,等于又省了4000,比单纯降价更实在。”
那天张阿姨离开时,手里攥着合同和祭扫礼包,风里飘着白玉兰的香气。她回头看林景墓区第三排的玉兰树,新芽正冒出来,像极了丈夫当年在院子里种的那棵。她给儿子发消息:“就选这儿吧,价格合适,服务贴心——你爸肯定喜欢。”
其实凤凰山的优惠从不是“促销套路”,是把“替家属着想”拆成具体的数字和服务。老周说:“墓地不是商品,是回忆的家。家得温暖,得实在,得让家属觉得‘值’。”那些折扣、减免、免费服务,不过是把这份“实在”变成家属能摸得着的好处——就像张阿姨选的林景墓,既能安放下丈夫的照片,也不会压垮她的钱包。
现在越来越多家属来找凤凰山的“实在优惠”:有退伍军人带着军功章来,有独生子女扶着父母来,有老客户带着邻居来——他们图的不是便宜,是陵园把“心意”写进了每一笔优惠里。就像小吴说的:“有时候家属问‘优惠能再多吗’,我们会说‘您看看服务清单’——真正的优惠,从来不是数字游戏,是让您觉得‘买得安心,用得放心’。”
文章最后,张阿姨的墓位已经立好了。清明那天她带着儿子来,陵园的工作人员早已擦干净墓碑,摆好了她带来的丈夫最爱的茉莉花。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