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裹着湿润的桂香吹过巷口时,巷尾纸花店的素白菊花串已经挂成了小瀑布——每年这个时候,人心底的思念总像发了芽的草,顺着老槐树的枝桠往上爬,最后落在城郊那片青瓦白墙的温泉墓园里。最近常有人问:今年温泉墓园的清明预约到底怎么安排?别急,我把打听来的细节都揉成贴心话,慢慢说给你听。
今年温泉墓园的清明预约通道从3月25日正式开启,一直到4月10日结束。和去年不一样的是,今年把每天分成了四个时段:上午9点到11点、中午11点到下午1点、下午1点到3点、3点到5点,每个时段限号200人。问了墓园的张姐,她说这样分不是为了"卡名额",是去年看到几位老人在太阳下排队站了半个钟头,手抖着掏手机预约,实在心疼。"与其让大家赶早挤成一团,不如把时间拆细点,让每个人都能慢慢走进去,和亲人说说话。"张姐擦了擦服务台的玻璃,身后的墙上贴着大大的"慢一点,思念更久"。

预约方式倒不复杂。微信搜"温泉墓园"公众号,点底部"清明预约"入口,填身份证号、祭扫人数、选好时段就行——怕老人不会操作的,墓园门口的服务中心从3月20日就开了线下窗口,早上8点到下午5点,有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把手教。还有几点要记牢:一个身份证只能约一个时段,最多带3人;要是临时去不了,得提前24小时取消,不然下次预约可能会受限制;墓园禁烧纸钱,只能带鲜花或绢花。去年有位阿姨抱着一大包纸钱来,哭着说"这是我妈生前最爱的",志愿者陪着她把纸钱换成了黄菊,说:"阿姨,您妈要是看见您蹲在地上呛得咳嗽,肯定比您还难受。"后来阿姨抱着菊花进去,出来时眼睛红红的,却笑着说:"我跟我妈说了,以后每年都带她最爱的黄菊,不烧纸钱了,省得她操心。"
最后再唠点实在的:去墓园别导航"西门",西门在修地铁,堵得慌,直接搜"温泉墓园东门",门口有免费停车位;带包湿纸巾,石凳有点凉,擦一擦再坐;怕晒就戴顶宽檐帽,别打伞,风大容易吹翻;要是想和亲人说点悄悄话,不用急着赶时间,选个没人的角落,慢慢说——去年我碰到个小伙子,蹲在墓碑前剥茶叶蛋,说:"爸,这是你最爱的茶叶蛋,我煮了半小时,咸淡刚好。"风把他的衣角吹起来,他抬头望向远处的柳树,轻声说:"我妈不让我带,说不卫生,可我知道你要是闻不到这个味儿,肯定得说我'忘本'。"那一刻,墓园的风都慢了下来,连旁边的柏树都在轻轻摇晃,像在替他爸应着。

其实清明从不是什么"任务",是和亲人"见一面"的理由。你预约的不是一个"时间段",是和他一起晒晒太阳、唠唠家常的"专属时光"。不管是线上点几下手机,还是线下找志愿者帮忙,不管带的是菊花还是茶叶蛋,只要心里装着那份牵挂,墓园里的每一缕风、每一片叶,都会替你把话传到他耳边。毕竟,思念从来都不是"规定动作",是你蹲在地上擦墓碑的认真,是你递到墓碑前的那杯温水,是你对着照片说"我很好"时,眼角泛着的光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