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末的风里还裹着槐花香,我抱着一束白菊往八达岭陵园走时,碰到几位攥着纸袋子的阿姨问路:“姑娘,现在进陵园得预约不?”她们的纸袋里装着叠得方方正正的烧纸,显然是许久没来了。其实最近后台常有读者问同样的问题——前两年的预约制让大家养成了习惯,可今年情况变了吗?

答案很明确:现在去八达岭陵园祭扫,依然需要预约,但流程比想象中简单得多。上周我刚帮母亲完成预约,打开“八达岭陵园”官方公众号,底部菜单直接点“预约祭扫”,填好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祭扫日期和同行人数,提交后立刻收到带二维码的短信——全程不到5分钟,不用下APP,不用填复杂表格,连手机号验证都只要一步。

八达岭陵园现在去用预约吗-1

关于预约,有几个细节得提前说清楚。建议提前1-3天预约,每天名额有限,尤其是周末或清明、冬至这样的高峰日,早约更稳妥。我上周六去时,看到两家人没预约,在门口等了半小时才补上名额,晒得满头汗。如果临时改时间也不用慌,直接在公众号“我的预约”里修改就行,不用跑现场。到了陵园门口,出示预约码和身份证,工作人员核对信息后就能进——比以前排队登记快多了。

除了预约,祭扫时还有几个小提醒要记牢。陵园里禁止明火,尽量用鲜花代替烧纸(门口便利店10块钱一束的白菊很新鲜);带老人的话,记得去入口服务中心借轮椅,免费的,还有工作人员帮忙推;带小孩的家长要看好孩子,别让他们跑太远——昨天看到个小朋友在步道上跑,妈妈赶紧拉回来轻声说:“别闹,叔叔阿姨在睡觉呢”,那样的温柔比任何提示都管用。

其实预约从不是“麻烦”,是为了让祭扫更有序。以前没预约时,周末门口能排半小时队,现在刷码就进,省下来的时间能多陪逝者说说话。陵园里的玉兰刚谢,银杏叶抽着新芽,把白菊放在墓碑前时,风刚好吹过,花瓣飘起来像在回应。临走时碰到浇花坛的工作人员,他抬头笑:“明天有雨,记得带伞。”那样的温暖,比任何流程都让人安心。

最后想说,不管有没有预约,祭扫的心意从没变过。一张小小的预约码,不过是让我们少点排队的急躁,多点时间和逝者“聊聊”——风里飘来桂香时,轻声说句“我来了”,比什么都重要。